查看原文
其他

钢琴家鲁宾斯坦说:“当我走上舞台,我就是国王!”

吴锦芬 钢琴艺术指南 2020-08-24
音乐Technology is the first productivity你需要更多技术含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173wuemlc&width=500&height=375&auto=0
鲁宾斯坦演奏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普列文指挥






“当我走上舞台,我就是国王”丨钢琴演奏心理管窥本文原载《福建艺术》,2003年


   

“当我走上舞台,我就是国王。”是钢琴大师阿图尔·鲁宾斯坦的一句名言,此言尽显了大师的充分自信。自信作为一个成功者的基本素质在钢琴演奏中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钢琴演奏不同于钢琴练习,它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因为听众的存在上升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一个演奏者除了要将名家的作品演绎得尽善尽美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将纸上的音符转化成强大的音乐情感,要用自己的艺术来打动广大听众的心灵。说是凌厉一点,就是要用自己的音乐情感来征服听众。正如一个不能征服自己的将军是不可能真正征服敌人一样,一个不能征服自己的演奏者是不能征服听众的。充分的自信就是关键所在。


说得悬乎一点,当演奏家走上舞台,他身上散发出的一种足够自信的感觉很快会在演出厅里形成一个气场。一个自信的演奏者自然会散发出一种坚定而又谦和的风度,而这种最初印象一旦脑中形成,必然会激起听众的审美期待,演奏者与听众的感情互动在这一刻就形成了,以下的演奏就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演奏与听赏的关系,而是更高一层次的感情交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正是这样的道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133rszd78&width=500&height=375&auto=0鲁宾斯坦演奏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


要成功地演奏钢琴光有自信显然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其它方面的素质,而这些素质又分为技术、生理、心理三个方面。这里主要谈的是心理方面的。钢琴演奏心理主要指的是演奏者在演奏钢琴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在演奏过程中发生的认识活动,自信就是其中之一,其他还表现为演奏欲望的强弱+即是否投入,、感情的表现与控制、记忆、想象、应变能力以及临场状态等。心理素质的好坏常常决定一个演奏者能否成为优秀的演奏家,当然也决定一场演奏会能否取得成功。然而,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对演出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所了解。


一般情况下,演奏者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怯场。怯场一般是演奏者最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平时练习或者面对熟悉的听众往往十分自信、放松,然而一旦面对大量的听众,便会突然产生胆怯的感觉。或手软;或腿颤;手掌失去支撑的力量,无法使肌肉达到平时的放松状态;或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加上自己不断的心理暗示+即不断地提醒自己十分紧张或不断地要求自己不要紧张,结果反而适得其反,,使手指的疲软与速度的失控以及心理的胆怯形成恶性循环,以致整个演奏无法达到应有的水平。

  2. 紧张。当然,怯场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与紧张有关。但这里的紧张还有另外的含义。实际上,演奏前的适度紧张是必要的。因为演奏毕竟不同于平时的练习,过度放松会导致大脑的松懈、在处理作品的过程中也容易给人过于散漫的感觉。而适度的紧张则会使精神保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这种适度兴奋状态对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保持正常水平或超水平发挥是十分有利的。但是,一些演奏者,尤其是初次登台的演奏者,往往会出现过度紧张的状态。而这种过度紧张又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一种类似怯场,在后台扯头发、不停兜圈子等。这实际上是演奏者为释放紧张产生的巨大能量的外在表现。另外一种则截然相反,由过度紧张导致的过度兴奋。这种过度兴奋常常表现为对超水平发挥的盲目期待。实际上,演奏会的总体水平完全建立在平常练习的基础上。当然,一些心理素质比较好的演奏者常常会在演奏会上灵光乍现,神来一笔,为实况演奏增色生辉。但是这种状况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演奏前对这种超水平发挥的过分期待一旦在演奏开始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使演奏者出现紧张的状态。过犹不及,由于过多地给自己增加精神压力反而转变成思想负担。

  3. 过分注意听众的反应。这实际上也是不自信地表现之一。一个成功的演奏者必须是一个专心的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应当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演奏,如果过多地分散注意力去观察听众的反应,势必影响演奏的质量。同时这种心态也会附带产生别的心理障碍,比如因为听众的反应平平导致演奏欲望的丧失、突然失去演奏到底的信心或者总是想起平常练习中容易犯的错误等等。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越忙越错,使演出出现感觉上的中断,这就犹如一口气懈了就再难续上一样,演出开始所形成的良好气氛已然遭到破坏,演奏会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尽管演奏心理障碍的表现因人而异,但归根结底是一种综合因素,就犹如一个成功的演奏者也不能只具备一种或几种心理优势一样。毕竟,说一个演奏者只有这几种障碍而另一个演奏者只有那几种显然是不大科学的。所以笔者以为医学上所谓的“对症下药”在钢琴演奏的心理训练上是不大适合的。良好的演奏心理的形成应当是一种综合行为,不仅与平常的钢琴练习有关,与日常个人生活行为也有莫大的关系。下面仅谈些个人看法。

  • 首先,要增强自信。按照一般的理解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自信,而自信的来源也常常是成功。这就形成了我们最熟知的悖论,犹如究竟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要增强个人的自信,就要从这种传统的悖论中超脱出来,不再过多考虑究竟谁决定谁,而是将这种实体的表象统统放下。而趋向道家“无欲则刚”的心态,即不要过分注重得失,应用到钢琴演奏上则是抛弃对传统理解上的“成功”+诸如带来多大的反响,得到多少专家的肯定等,的追求,把演奏作为一种情感表达:一个艺术家通过钢琴这一特殊媒介能够向听众传达多少情感,能够表达多少自己对作品、对人生的理解。正如文学家通过手中的笔、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特殊理解一样,钢琴家则是通过钢琴、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这种自如的心态一旦形成,成功的外在表现就不再那么重要,而成功的内在含义反而会成为演奏者真正追求的东西,自信也就自然形成,并从演奏者身上散发开去最终到达听众的感知领域,从而感动听众也感动自己。

  • 其次,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生活十分敏感的人。要想成为成功的钢琴家或钢琴大师,丰富而独特的生活感觉是十分必要的。俗话说:天才往往都是偏执的,略带“神经质”实际上正是艺术家的真实感觉。只有拥有生活感觉才能表现生活感觉。一个没有生活感觉的演奏者即使技艺再高,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钢琴匠或者叫钢琴从业者。风格即人格,我们常说某某钢琴家像诗人,像哲学家,究其根底在于他们在演绎作品中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不同理解而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 第三,良好的钢琴技能训练。正如并不是所有的好种子都能结出好果实一样,并不是所有有着丰富生活感觉的人都能成为优秀的钢琴演奏家。钢琴演奏的成功与否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技术的好坏。因而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技术上同样要过硬。要培养出良好的钢琴技能,需要做许多方面的训练。例如养成认真、准确、科学地读谱、背谱的习惯;充分练习、纯熟地掌握曲目;通过各种实践机会充分积累自己的钢琴演奏经验等。所谓“手上有粮,心里不慌”。一个练习勤奋并对曲目充分熟悉的演奏者自然成足在胸,处变不惊。实际上,良好演奏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在于对自己钢琴技能的绝对信心。所谓艺高人胆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第四,保持对钢琴事业的极大热情。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音乐“怡然乐之”的情怀往往会使演奏者将荣辱得失置之度外,全然把音乐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种胸怀一旦形成,反而带来演奏者演奏气质上的豁然开朗,继之迩来的恰是已然放下的成功。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钢琴演奏上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心理素质决这仅仅只针对钢琴而言,同时也体现了演奏者在日常行为中的心理素质,因而完善演奏心理素质首先要完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弹钢琴犹如做人,应该是一个完满的整体,而加强钢琴心理素质自然也要从综合的层面去考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128xt9xb4&width=500&height=375&auto=0
鲁宾斯坦演奏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